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产区动态

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召开

来源:中国企业报

2025-05-14
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召开

乡村振兴耕耘者、实践者畅谈地理标志品牌赋能乡村振兴新图景

  近日,一场以“品牌,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的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在浙江德清隆重举行。会议期间,围绕乡村振兴等话题,一批来自基层的乡村振兴耕耘者、实践者畅谈了地理标志品牌、乡村产业品牌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和新未来。

  福建福鼎

  “一片茶叶”的文化出海

  会上,福建省福鼎市委副书记、市长叶浩文讲述了福鼎白茶的“全球化叙事”:依托白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在巴黎卢浮宫举办品鉴会,邀请国际巨星站台;建立“双品牌”战略,540家企业获公共品牌授权,通过欧盟地理标志互认,白毫银针在欧洲市场溢价率达300%;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推动“茶祭”“萎凋技艺”成为文化符号,2023年品牌价值达75.2亿元,出口至42个国家和地区。

  宁夏固原

  一盘凉菜打造成农民增收支柱产业

  宁夏固原市农业局局长杨荣表示,固原冷凉蔬菜历史悠久,从南宋末年就有记载。其纤维丰富、可溶性糖含量高、品质出众。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固原视察时强调,冷凉蔬菜要走科技、品质、品牌之路。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积极推动冷凉蔬菜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使得冷凉蔬菜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目前种植面积超50万亩,年产量达200万吨,产值达45亿元以上。

  江西广昌

  一朵莲花的“立体价值”

  江西省广昌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寿孙介绍了以“广昌白莲”地理标志为依托打造的“种植+加工+文旅”的融合模式。他表示,通过航天育种培育“太空莲36号”,单产提升近3倍;开发莲子蛋白粉、荷花精油等50余种产品,加工产值突破5亿元;依托11万亩荷田打造旅游IP,年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从‘一朵花’到‘一条链’,白莲已成为带动农户增收的‘立体产业’。” 李寿孙说。

  宁夏贺兰山

  “一粒葡萄”串起三产联动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李军表示,贺兰山东麓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优质葡萄酒产区之一。近年来,产业园致力于推动葡萄酒产业的标准化种植和智能化酿造,加强酒庄集群发展,促进“葡萄酒+文旅”深度融合,以“一粒葡萄”串起三产联动,打造了“从田间到舌尖”的产业生态圈。未来的目标是,用十年时间,让贺兰山东麓跻身全球葡萄酒产区第一梯队,成为与波尔多、纳帕谷比肩的“世界名庄摇篮”。

  云南漾濞

  一颗核桃实现“全链蝶变”

  云南漾濞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杨永刚表示,漾濞县依托“漾濞核桃”地理标志,构建“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活”的全产业链格局。通过立法保障产业发展、引入专业管护公司实现规模化种植、推动60万亩基地有机认证,2024年核桃产业产值达35亿元,94.5%农户从中受益,人均核桃收入占农民纯收入2/3以上。“我们用制度筑牢根基,用科技提升品质,让千年古树结出‘富民果’。”杨永刚说。

  广西灵山

  一红一黄“双地标”撬动产业升级

  广西灵山县委副书记苏历介绍了广西灵山的“一红一黄”两个“宝”,即红如玛瑙的灵山荔枝、黄羽飘香的灵山香鸡,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乡村振兴的“引擎”。灵山县以“灵山荔枝”“灵山香鸡”双地理标志为核心,构建“品质+文化+科技”发展模式。荔枝产业通过“一树三十荔”嫁接奇观、千年古树认养等文化IP,结合阿里云“未来果园”数字化管理,实现产量波动降低30%、溢价能力提升20%;香鸡产业通过“五统一”标准化养殖,引入智能分拣设备,产品标准化率达95%。

  广西融安

  “一颗金桔”的甜蜜跨越

  广西融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远昭表示,融安县构建“标准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模式,通过制定204项全产业链标准,建成“金桔产业大脑”,实现温湿度精准调控、病虫害智能预警,标准化种植面积占比达86%;借力RCEP协定,开通“融安金桔专列”,脆蜜金桔以240元/公斤价格进入迪拜高端超市,2023年品牌价值达65.2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近100亿元,带动10万余人就业,农民人均单项收入达1.5万元。

  湖北红安

  一根红苕实现“红色记忆”到“金色产业”的蝶变

  湖北红安县政协副主席、农业局局长施停表示,“红安苕,红又甜,根根连着大别山。”在革命老区红安县,这句民谣传唱着一个从“红色记忆”走向“金色产业”的乡村振兴故事。2024年,红安苕种植面积达28.2万亩,产量58万吨,综合产值47.5亿元,三项指标均居湖北第一全国前列。更亮眼的是产业链延伸:37家加工企业开发出120余种产品,从传统苕干到精制淀粉、休闲零食,加工转化率超70%,年产值突破20亿元。预计2025年种植面积将达30万亩,综合产值冲刺60亿元,红安苕正成为县域经济的“顶梁柱”。

  宁夏中宁

  一捧枸杞捧出一个“中国红”

  宁夏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鹏表示,中宁县每年整合1 亿元项目资金,从种植补贴到加工升级,从品牌建设到科技研发,全链条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目前,124家精深加工企业让枸杞“七十二变”:枸杞口红、面膜跻身美妆赛道,巧克力、咖啡闯入零食市场,枸杞糖肽、胶囊等保健品登上国际舞台。2024年,中宁枸杞出口量达5000余吨,占全国40%,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25年,全县将建成30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培育10家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出口额突破1亿元,让“中国红”成为全球健康消费新宠。(作者:钟文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