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2025“举杯贺兰山”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葡萄酒垂直领域新媒体创作者孵化训练营迎来结业仪式。经过4天高强度、系统化的“理论+实战”培训,百余位新媒体创作者完成了从葡萄酒知识入门到熟知新媒体传播规律的蜕变,其中优秀学员凭借突出表现获得重点孵化计划名额的优先权,将作为产区品牌传播的“先锋军”,持续输出优质内容。


产业痛点驱动培训设计:
让“专业酒”会讲“大众话”
作为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核心产区,宁夏贺兰山东麓坐拥60.6万亩集中连片葡萄园、261家酒庄,年产量达1.4亿瓶,区域品牌价值跃居全球第四。然而,面对大众消费市场,产区仍面临“专业术语难懂、文化故事未破圈、消费者触达效率低”等挑战。“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用新媒体语言把产区价值‘翻译’给普通消费者,是本次培训的核心目标。”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在开班仪式上强调。

为此,训练营课程打破传统培训模式,构建了“葡萄酒产业知识+新媒体运营技能+创意内容策划”的三维体系,确保学员既能深入理解产区风土、酿造工艺等硬核知识,又能掌握短视频拍摄、直播控场、流量运营等实战技巧,最终实现“专业内容大众化传播”。
四大课程模块层层递进:
从“懂酒”到“会卖”
培训期间,课程围绕四大核心模块展开,通过“课堂讲授+案例拆解+酒庄实操”的形式,帮助学员快速构建知识框架。

模块一:产区知识“扫盲”——从土壤到酒杯的深度解析
“贺兰山的砾石土壤如何影响葡萄风味?”“晚采技术对葡萄酒甜度的具体作用是什么?”在产业课程中,来自国家一级品酒师、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教育学院负责人通过风土地图、酿造工艺流程图、品鉴对比实验等工具,系统讲解了产区气候、土壤、葡萄品种、酿造技术等关键知识。学员王先生表示:“以前只知道产区酒好,但通过培训才明白,每一瓶酒的风味差异都源于风土和工艺的细微差别,这些细节正是内容创作的‘富矿’。”

模块二:新媒体运营“破局”——流量算法与IP定位实战
针对学员普遍关注的“如何让视频上热门”“如何打造个人IP”等问题,新媒体导师团队深入解析了互联网平台的流量推荐机制,并通过“人设定位工作坊”“爆款标题公式”“直播话术设计”等实战课程,帮助学员快速掌握运营技巧。
模块三:内容创作“进阶”——从脚本到成片的完整流程
在短视频创作课上,导师以产区爆款视频为案例,拆解了“开篇钩子-产品展示-场景植入-情感共鸣”的创作逻辑,并带领学员进行IP脚本撰写。
模块四:直播带货“实战”——从控场到转化的全流程演练

“3、2、1,上链接!”在模拟直播环节,学员化身“主播”,在酒庄品鉴室、葡萄园等真实场景中,实践“产品介绍-互动答疑-促单话术-数据复盘”的全流程。导师现场指导学员如何通过“福利发放”“限时优惠”“场景化演示”等策略提升转化率,并针对学员表现提出改进建议。学员李女士感慨:“以前觉得直播很简单,但真正上手才发现,从灯光布置到话术节奏,每个细节都影响效果。”
18位核心学员入围孵化:
流量、资源、指导三重加持
结业仪式上,组委会根据学员综合表现(依据考勤、课堂参与度、作业质量、结业考核成绩等维度),评选出20位优秀学员,获得重点孵化计划名额的优先权。未来活动中,重点孵化学员将获得:

一对一内容指导:由新媒体编导组成辅导团队,针对账号定位、内容选题、拍摄技巧等提供定制化建议;
专项流量扶持:协调平台资源,为优质内容提供流量加权,助力账号快速起号;
产业资源对接:开放酒庄、葡萄园等拍摄场地,并对接品牌方、电商平台,探索内容变现路径。
“入选学员覆盖葡萄酒评测、风土文化、‘三农’纪实、美食搭配等六大垂直领域,每人将聚焦细分赛道打造差异化内容。”项目执行方负责人介绍。

“我们期待这些创作者成为产区的‘数字桥梁’,让更多人通过他们的镜头,了解贺兰山东麓的戈壁种植奇迹、非遗酿造技艺和东方葡萄酒文化。”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次训练营的圆满结业,标志着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在新媒体品牌传播领域迈出关键一步。随着创作者矩阵的持续成长,产区有望突破传统营销边界,实现从“地理标识”到“生活方式符号”的升级,让中国葡萄酒的东方韵味飘香全球。
